在编剧、导演、北京大学教授陈宇看来,即便面对多元娱乐内容的冲击,电影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是观众的刚需所在,只是要用不同策略进行制作发行,“我们既要在大档期去做‘爱马仕’级别、最吸引观众的头部项目创作,同时储备适合小档期和日常档期票房体量的影片。”
不过,爆款头部电影的过往经验不再适用当下。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冀就认为下一部爆款电影的核心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动画电影至少反映出一个规律,只要占住了传统文化的一块内容,它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全年龄段的票房效应。我们真人电影可能在前些年的创作上更多地沿用了好莱坞的类型思维,但今天的类型思维已经难以跟上或者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所以可能要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落点,继续增强我们电影的创作内容,吸引观众。”
猫眼研究院院长刘鹏则站在市场维度提出,电影需要新片,也需要新人,“还是需要不断有优质电影上映,观众才不会流失,行业才会逐渐繁荣起来。我们的市场也非常需要年轻的创作者,了解市场的年轻创作者出现,我们需要新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建立起“信誉银行”的年轻创作者,面临更多的挑战。编剧工厂厂长、剧本医生周诗宇认为,系统完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作方法论体系能帮助到年轻创作者;导演、编剧李睿珺则认为尊重观众,保持自己的风格化才是保证创作的关键。
在如此复杂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想要维持电影市场的繁荣,想要为年轻创作者扶摇助力,平台的行业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陈宇就提到,目前电影公司无论在资金、宣传等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市场繁荣化需要平台下场。“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具备丰富内容开发制作经历的内容平台,对整个产业链早就有着清晰明确的建构策略,也有足够的体量能够发挥规模效应,保证电影的稳定输出,“电影是娱乐产业的龙头产业,它能够影响的包括产业链的开发、IP 的开发等等,它并不是以一单部电影算账才能做到涵盖。那么就需要像爱奇艺这样的行业巨头能够介入到电影产业,为这个产业进行支柱型的支撑,当有多个这样的力量介入中国电影产业的生产和发行,那么我们就将会建立头部影片和腰部影片,它就可能会累积出我们今天谈到的百亿目标。”陈宇说道。
助力新人开拓未来
顺着论坛嘉宾的思考向下延展,要做好中国电影的供给侧改革,为大中小不同体量的影片转换思路,重整产业结构,需要平台型的企业率先认识到未来趋势,向广大创作者释放信号。
在世界大会上,爱奇艺针对电影行业释放出的“三大计划”,对电影行业的痛点进行“精准狙击”,也拿出了足够有诚意的“真金白银”,做到了既有“勇”也有“谋”。
头部电影作为市场引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2024年电影市场数据变化再次印证了档期效应和头部效应的强势,具有一定体量的院线大片才能真正激活市场热度。据灯塔专业版,2024年全年58%的票房由热门档期贡献,档期票房的产量基本决定了全年票房的体量。
头部电影不仅能够显著提振整体大盘,更重要的是可以构建广泛的IP影响力,拓宽电影市场的商业边界。影院独有的沉浸式体验是形成深度文化影响力的必要条件,《哪吒2》持续增长的非票收入就是这一影响力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