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有股逆时代而来的温暖熨帖。
她没有什么天赋技能,只有一项煮饺子的家传手艺,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有“活下去”的朴素愿望。
泪眼朦胧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命运浪潮中翻滚的姿态,也看到划时代的,女性之间相互托举、生命力疯长的具象化。
是一盏夜灯,是一碗糖水,是不熟悉的羞怯的吆喝,是深夜自揭的伤疤……
电影并没有过多煽情或放大苦难的设计,我却被薅空一整包纸巾。
《水饺皇后》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是属于女性自己的传奇,亦是马丽首部大女主之作,她褪去喜感,破格出演。
它能否扛住观众的高期待,收获好口碑?
我的答案是,能。
它戳中我的不是一个人经过奋斗获得多大成功,而是在通往荣光的的路上,她收获的温暖与传递的昂扬
是水饺,也是人生
用现在的话说,初到香港的臧姑娘属于天崩开局、hard 模式:
丈夫背叛,早就在泰国另娶,接回原配臧姑娘,给她的身份是小妾。
婆婆封建,讽刺她攀高枝图名利,更看不上她生的两个女儿。
臧姑娘不认命,不屈服,选择带着两个女儿自力更生。
语言不通,没钱没工作,很难想象她怎么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异乡人蜕变为家喻户晓的“水饺皇后”。
但电影的笔触很妙,妙在平实,没有开挂爽文,只有咬着牙拼命干的血汗和抡起擀面杖与命运死磕的劲儿。
贯穿全片的,不是宏大传奇叙事,而是自然流淌的琐碎日常。
臧姑娘讨生活,什么都干。
做手工艺品,从塑料花到公仔洋娃娃,总是堆满昏暗逼仄的房间。
早起给人打针,再刷一整天的碗,还主动争取来半夜刷电车的工作。
城市每个不起眼角落,都可能捕捉到她的身影。
摆水饺摊之后,关关难过关关过。
小摊无人问津,她从不熟练的吆喝到放声大喊不标准的广东话“水饺”。
食客一句“不讲究”,她就不睡觉研究水饺皮的厚薄,根据本地口味改良水饺。
平凡生活里,还时不时还会有惊魂一刻。
不是被警察赶得满大街乱跑,就是被混混上门索要保护费。
臧姑娘遇到的困难细碎而真实,解决问题也是在生活中淬炼出的市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