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文学经典《聊斋志异》改编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正在热映,作为追光继《长安三万里》之后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该影片备受大众关注。
截至目前,该影片累计票房1.51亿,豆瓣评分6.6分,观众对该影片的评价较为两极分化。作为经典的志怪文学作品,《聊斋志异》颇受影视改编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从1923年首部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电影《孝妇羹》诞生起,至今已有七十多个版本的相关影视改编作品问世。正在热映的《聊斋:兰若寺》的尴尬处境,集中体现了聊斋故事在新时代下改编的看点和难点。
志怪元素的展现:用新技术赋能聊斋奇幻世界
《聊斋志异》原著中大量光怪陆离、奇诡瑰丽的志怪元素,成为聊斋系列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专属看点。1987年,由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倩女幽魂》成为《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故事改编的经典范本,其中兰若寺阴森诡异的恐怖氛围,聂小倩鬼魅飘忽的出场,黑山老妖强大恐怖的法力,以及各类精彩特效、音效和场景布置所营造出的鬼怪世界,至今还让许多人印象深刻。《画皮2》中女妖剥皮取心的奇幻情节,也成为大众难以磨灭的记忆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当下观众对《聊斋》改编作品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聊斋:兰若寺》选取的第一个故事《崂山道士》早在1981年,就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成了木偶动画片,珠玉在前,《聊斋:兰若寺》在改编时,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毛毡童话”,首次将毛毡风格搬上国产动画的大荧幕,细腻柔软富有童真妙趣的毛毡质感,给这个经典的志怪故事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为了贴合六个单元的故事背景,《聊斋:兰若寺》选择了六种不一样的美学风格,《莲花公主》的童趣王国风,《聂小倩》的民国奇幻风,《画皮》的宋画留白风,《鲁公女》的幽冥奇观风,《井下奇观》的水墨丹青风都各具特色。《聊斋:兰若寺》用六个故事,六种风格,编织了六种不一样的志怪绮梦。这种处理在部分观众看来,是值得赞赏的多元化尝试,但在另一些观众眼中,则造成了作品的断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