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蓝莓看看

《凡人修仙传》剧集官宣定档7月27日,杨洋领衔主演

2025-07-24
近年来,“横店抗日神剧” 已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奇观,甚至反向输出至日本,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与哗然。这些作品因剧情荒诞不经、细节违背史实而屡遭诟病,官方媒体也曾对其提出批评,指出其存在 “扭曲历史认知”“损害国际形象” 等问题。
在这些光怪陆离的 “抗日神剧” 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当属那些离奇古怪的 “歼敌” 手段。诸如双手撕裂鬼子、子弹在空中拐弯、女英雄遭受侵害后发怒原地腾空打死二三十名敌军,还有人能用手榴弹、石块打下飞机,乃至出现 “裤裆藏雷” 引爆鬼子等情节。种种瞠目结舌的戏剧桥段,成为了 “抗日神剧” 最为抢眼却也饱受争议的看点。
那么,这些神剧究竟从何而来?它们并非凭空出现。对于 60 后、70 后、80 后等不同年代的人来说,不同时期的相关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审美趣味、伦理观念,乃至对历史的认知。追溯这段 “神剧进化史”,或许可以成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

“老三战”:被神剧化的抗战启蒙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抗战影视作品与如今的 “横店神剧”,本质差异并不在于题材或表现手法,而在于其体制属性。当时的影视创作是纯粹的政治宣传工具,肩负着 “教育人民” 的意识形态使命。
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如今被奉为 “红色经典” 的许多作品,在那个年代却因创作者被打成 “牛鬼蛇神” 而无法公映。对于很多人而言,我们这一代人的抗战认知,很大程度上奠基自 “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尤其是《地道战》和《地雷战》这两部黑白片,其观看次数难以计数。对于那个年代的少年来说,观影这一行为本身的意义远大于影片内容本身。
这些作品构成了我们最初的艺术与历史教育。即便在后来接触了国际文化,许多人依然会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洗碗时,不自觉地哼唱《地道战》的插曲。这或许才是最真实的艺术修养体现,也反映出这些作品对一代人深刻的影响。

“手撕鬼子”:从传统演义到现代魔幻

“手撕鬼子” 已成为抗日神剧的标志性符号,常被批评者认为是对历史的亵渎3。但事实上,这一情节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它源自中国传统演义中 “力士惩恶” 的叙事传统。从古代的项羽到隋唐时期的李元霸,“手撕反派” 本就是民间文学中展现 “力大无穷” 的经典意象。横店神剧的处理,不过是将这种存在于文字描述中,以往靠读者 “脑补” 的场景,具象化为了影视奇观。

最新文章

本土化再进阶,环球音乐在中国的新故事

音乐

 

阅读12903

《再见爱人》收官:在对婚姻的共情与思考中成长

综艺

 

阅读10427

《东邪西毒》首播,不愧是徐兵,带来今年最好的武侠剧,或成经典

电视

 

阅读15853

带儿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我们都泣不成声……

影视

 

阅读11907

每天快走15分钟,死亡率直降20%!

科技

 

阅读13731

2024 ilanmeis.cn 冀ICP备2001439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