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蓝莓看看

舞剧《沂蒙长风》:“支前小车”是全剧的精神图腾

2025-08-15
舞剧《沂蒙长风》以 “支前小车” 为核心意象,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奉献精神具象化,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让红色记忆在当代焕发新生。这部由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的作品,自 2023 年 11 月首演以来,已在山东、青海等地巡演,并通过线上平台覆盖超 20 万观众,成为 “大思政” 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播的标杆。

一、“支前小车”:贯穿全剧的精神图腾

舞剧以沂蒙山区真实人物刘永良一家为原型,围绕 “推车支前” 的历史场景展开叙事。剧中,支前小车不仅是道具,更是贯穿全剧的核心意象:从序幕中永良大叔为小车轮轴上油,到尾声中乡民们推着插满 “打过长江去” 横幅的小车整装待发,车轮滚动的轨迹串联起沂蒙人民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 的悲壮史诗。导演滕永山创新性地将 “推车舞” 设计为群舞的核心语汇 —— 演员们以队列变化模拟小车在崎岖山路上的颠簸,通过肢体的顿挫与张力展现支前队伍的坚韧,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百万民工支援前线的宏大历史现场。

二、双线叙事: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对话

舞剧采用 “历史线 + 现代线” 的双线结构,在战争年代与当代女画家采风的时空交织中深化主题。现代线中,女画家安心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看到的 “品” 字形展台上,一辆支前小车与门板、纺轮并列,成为触发历史记忆的媒介。这种设计巧妙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 “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 的指示 —— 小车作为革命文物,通过舞蹈艺术激活了其背后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 的精神密码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当现代学生群体与历史人物在舞台上形成 “时空对话”,支前小车不仅是历史见证者,更成为连接代际的精神桥梁。

三、艺术创新:舞蹈语汇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舞剧在艺术表达上突破传统红色题材的叙事框架,将山东民间舞蹈元素与现代舞技法结合。例如 “推车舞” 融入鼓子秧歌的 “劈鼓子” 动作,赋予其 “力劈岩石” 的象征意义;“纺纱舞” 以纺轮转动的韵律模拟支前车轮,长线飞舞间交织着对前线亲人的思念。最具冲击力的 “人桥” 场景中,20 余位女舞者以身体搭建浮桥,再现沂蒙红嫂李桂芳带领妇女扛门板助战士渡河的真实事件,舞蹈的刚柔并济与《沂蒙山小调》的旋律交织,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这种 “在地性” 艺术表达,使沂蒙精神的呈现更具感染力。

最新文章

导演力证:张艺谋的 “长线投资”

明星

 

阅读12958

华为余承东:鸿蒙5终端设备突破2千万,60天翻了一倍

科技

 

阅读16655

银行被骗贷33亿,最新回应

新闻

 

阅读18337

从抑郁患者到健身狂魔:二十年如一日的自我救赎

影视

 

阅读15979

复出契机:剧本吸引力与产业情怀的双重驱动

娱乐

 

阅读12442

2024 ilanmeis.cn 冀ICP备2001439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