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碧波荡漾。连日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的脚步穿梭于江苏的水韵城乡之间。从南京河海大学的治水初心,到新济洲湿地的江豚逐浪;从千年赤山湖灌溉工程的智慧传承,到太湖之上“清淤神器”的科技突每一朵奔涌的“浪花”,都是青春最美的告白破;
从淮安刘老庄连的不朽精神,到“苏超”赛场的青春飞扬……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以“水”为脉络、以“奋斗”为底色的壮丽青春画卷。无数青年正如一朵朵奔涌的浪花,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江河湖海,用实干与担当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青春,因守护山河安澜而厚重。水是江苏的命脉,治水兴邦是永恒的课题。在河海大学这所百年学府,我们看到了这份使命的接力传承。从服务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国水网建设,到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至全国超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一年为黑龙江节约的淡水量可蓄满18座大型水库;
从为良渚古城申遗补足关键学术支撑,到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滴水不漏”“水往高处流”——一代代河海人将论文写在江河湖海上。在太湖,青年研发工程师辛永涛与团队打造的世界首创生态清淤平台“太湖之光”,以“淤泥不占地、余水不上岸”的硬核技术,日清淤量相当于3.2个标准泳池,为太湖重漾碧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份对“国之大者”的担当,让青春在守护江河安澜、保障水安全的实践中沉淀出非凡的重量。
青春,因驱动创新浪潮而激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最具创新热情与潜力。在句容赤山湖,我们看到古老的灌溉工程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火花:宋代磐石水则与现代智能监测系统并肩而立,千年“三维治水体系”的科学理念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其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正是古今智慧交融的生动体现。
在河海大学,科研攻关不仅体现在让泵站拥有强劲“泵”动力上,更体现在智慧水利的前沿探索上。而在绿茵场上,河海大学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11次闯入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国际赛场上挺进八强的佳绩,以及为首届“苏超”输送15名球员的贡献,同样是一种勇于突破、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的彰显。青年们以智慧为楫,破浪前行,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