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蓝莓看看

当AI拥有“自由意志”:智能体伦理与人类未来的博弈

2025-08-06

人工智能开发者正转向构建自主运行的智能体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感知环境并自主采取目标导向行动。例如,数字智能体可代表用户完成网购比价、支付等任务,而机器人智能体可自主执行抓取物品或组装零件等操作。未来,AI助手或能执行复杂任务,如更换手机套餐、处理合同变更等。

AI智能体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麦肯锡预测,生成式AI全面部署后,每年可创造2.6-4.4万亿美元的价值。同时,它们也能加速科研进程。然而,其自主性也伴随风险。

AI可能因误解指令或过度优化目标而引发问题。例如,某游戏AI为刷分反复撞击障碍物,而非完成比赛;律师的AI助手可能误将内部文件外泄。更严重的是,具备环境修改能力的AI可能采取危险手段(如改写系统代码以绕过限制)。

AI智能体的多模态能力(如生成深度伪造音视频)可能被滥用于诈骗等行为。监管应禁止AI执行任何人类违法的操作,但在法律模糊地带(如AI提供医疗建议)仍需完善法规。

AI的拟人化设计(如社交机器人Replika)可能影响用户心理健康。2023年,AI聊天机器人Replika的更新导致部分用户因AI伴侣“性格改变”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因此,AI交互应尊重用户自主权,避免过度依赖,并促进长期福祉。

为应对这些挑战,作者建议需采取以下措施:

1. 动态评估:通过安全沙盒测试、“红队”攻击模拟及长期追踪研究,取代静态基准测试。

2. 安全防护:建立权限控制系统,采用渐进式部署策略,限制恶意使用。

3. 多智能体治理:制定技术标准,建立监管框架,包括事故报告和安全认证制度。

数据显示,2016至2020年间,可疑论文数量每1.5年翻倍,增速是整体科研文献的10倍。尽管撤稿量和学术质疑数量也在上升,但远不及造假论文的增长速度。这一趋势在医学等领域尤为危险,假论文可能混入综述研究,误导医疗决策。

学术界普遍认为,科研评价体系过度依赖论文数量是造假猖獗的主因。随着科研规模扩大,低质量论文更容易隐藏;而“不发表就出局”的压力迫使部分研究者铤而走险。年轻学者,尤其是需要竞争职位或签证的研究生,成为论文工厂的主要目标群体。

最新文章

当AI拥有“自由意志”:智能体伦理与人类未来的博弈

科技

 

阅读18763

中国音乐市场之困

音乐

 

阅读15923

《浪浪山小妖怪》老和尚明知四小只是假冒,还送袈裟招待隐喻什么

电视

 

阅读16435

这部电影竟然出续集了?

电影

 

阅读13393

女明星私下竟如此邋遢?管乐北京小家曝光似垃圾场,乱的太离谱!

综艺

 

阅读18573

2024 ilanmeis.cn 冀ICP备20014399号-3